close
今天看到FB上朋友分享的文章,
很可惜的由於FB的文章無法分享出來,
所以我沒辦法以連結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那篇文章。

由於不想使用複製或是引用這種可能造成爭議的做法,
我簡要的描述該篇文章的場景如下:

~~~
某一間店的客人抨擊了老闆的餐點有許多缺點,
場景就類似電影「食神」中評斷的內容,
而且跟老闆說:你們真的要改,要不然有天客人一定會跑光。

老闆回應他每天的銷售量,也說明自己是老店了,
他能理解有些人喜歡這樣的口味,有些人不愛,
但因為這位客人的批評,讓他決定當下退回這位客人的錢,
因為客人不滿意,但從今天開始,這位客人的錢他也不想賺了。
~~~






其實就在不久前,
我們公司也接到類似的電話,
一位終端的消費者在客戶那端買了我們的產品,
打電話進公司提出了以下的抱怨:

「為什麼你們的巧克力都不香,只是有苦味,
   別人家的產品都可以很香,你們能不能改進一下?」

我們很誠懇的詢問了他曾經使用的品牌,

「很抱歉告訴您,其實您所聞到的香味,
   其實真的不是巧克力或可可原始該有的味道,
   很多廠商會迎合消費者以為的味道,添加了香料,
   我們公司堅持找尋不添加這種香料的產品,
   所以,我們無法提供那種一加熱就滿室生臭(我們實在很難認同那種香)的產品,
   也正因為這樣,我們無法做這樣的改進,
   不過,如果那樣的產品是您所需要的,
   我們歡迎您繼續支持那個產品,
   若您能夠理解我們的堅持,
   歡迎您隨時使用我們的產品,為您的生活帶來更少添加、更真實的味道」

其實,食物的好與壞,
一直都不是有標準答案的,
絕大部分這種好與壞,
來自消費者自己的 "perception" 知覺,
也正因為這樣,
幾乎所有的品牌都在極力的強化自己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,
只要消費者的印象成立,自然也就成了一種口碑,
但這種印象,是否代表食物本身的好與壞?

往往,不能畫上等號。

其實類似的討論,也存在於之前很熱門的置入性行銷,
我們不能說這些行銷活動不對,
但身為消費者,是否也能從看熱鬧,往前走一點,看看門道?

讓我舉個例子,
7-11、全家、GODIVA、Varlhona、HagganDaz、MOVENPICK,
哪一家冰淇淋最好?
哪一家冰淇淋最好吃?

單單差一個字的問題,你的答案可能就有不同。

了解食物的本質,才能屏除那些知覺產生的迷思,
也才能知道自己真的吃下肚子的是甚麼東西,
所以,請每位愛自己的朋友,
學著愛惜自己,從看成分表開始。

喔,對了,看保存期限其實才是Lesson One。


可可,雅悠活2014/07/28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COAYO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